5月25日,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数字产业”,“加强全民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普及提升公民数字素养”,为我国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未来发展绘制了宏伟的蓝图,开启了我国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新时代。推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科技发展离不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相关人才的支撑,当前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发展最大的瓶颈在于人才的紧缺。国内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人才的重任,尽快形成成熟完善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系列教材、课程师资和实训平台等,是各大高校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公海555000分管教学工作的潘保国副院长带队,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负责人张天凡与专业骨干教师陈凌云一行参加了厦门大学举办的第7届全国高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教学研讨会,学习头部院校在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
本届研讨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厦门大学、四川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人民邮电出版社联合承办,旨在搭建专业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教学交流平台,汇聚全国高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教学精英力量,共同探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为加快推进全国高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教学发展贡献力量。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来自全国200多所院校的350余名教师到现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1.2万余人次观看了大会直播。
厦门大学林子语教授主持会议
欢迎来到公海555000参会人员:潘保国、张天凡、陈凌云
参会专家、教师合影
教师代表参会后召开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教学研讨会
会议主持人:潘宝国
汇报人:张天凡、陈凌云
参会人:熊文涛、周文俊、朱颂、吴舒展、龚克涛、
在研讨会上潘宝国院长介绍了此次参会的基本情况、介绍了“面向智能化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动态和新思路;大数据专业系主任详细介绍了厦门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交流的先进经验;骨干教师陈凌云介绍了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院校的创新探索路径和思路。研讨会上各位参会教师发言积极,围绕“面向智能化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主题展开交流。熊文涛强调了实践与创新思维的重要性;青年骨干教师周文俊提出跨学科融合的培养思路。大家一致认为,创新人才培养需各方共同努力,期待未来更多合作与交流。